2020年2月,全省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发病10248例,死亡303人;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脑、流脑、白喉、新生儿破伤风、钩体病、血吸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丙肝;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乙肝。同期,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发病519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无黑热病和丝虫病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目前正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继续强化监测、落实“四早”要求,推进群防群控,统筹搞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要重点加强对监管场所、救助站、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老年公寓等特殊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社区(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的文明卫生习惯,尽量限制群体性聚集活动。
附件 2020年2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甲乙丙类总计 15461 303 甲类传染病合计 0 0 鼠疫 0 0 霍乱 0 0 乙类传染病合计 10248 30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艾滋病 705 285 病毒性肝炎* 3396 5 甲型肝炎 78 0 乙型肝炎 2574 3 丙型肝炎 653 1 丁型肝炎 1 0 戊型肝炎 74 1 未分型肝炎 16 0 脊髓灰质炎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0 0 麻疹 2 0 流行性出血热 6 0 狂犬病 3 2 流行性乙型脑炎 0 0 登革热 1 0 炭疽 1 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210 0 肺结核 3573 7 伤寒和副伤寒 20 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0 0 百日咳 60 0 白喉 0 0 新生儿破伤风 0 0 猩红热 19 0 布鲁氏菌病 2 0 淋病 109 0 梅毒 1799 2 钩端螺旋体病 0 0 血吸虫病 0 0 疟疾 11 0 人感染H7N9禽流感 0 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31 2 丙类传染病合计 5194 0 流行性感冒 2551 0 流行性腮腺炎 501 0 风疹 18 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5 0 麻风病 1 0 斑疹伤寒 6 0 黑热病 0 0 包虫病 7 0 丝虫病 0 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1660 0 手足口病 4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