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我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基层医疗水平“提起来”,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记者 侯雨森:这里是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在我身后的麻醉手术中心,即将进行一台“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在结束手术后,将在下午回到家里,由社区的卫生工作人员上门为其检查。
不到20分钟,患者刘大叔手术顺利结束。跟着,他就将转入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检查——从入院到出院,用了不到一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天府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邹明:病人实际上住院时间就缩短只有半天,从医院层面来讲,可以更大化利用手术资源和空间。
而要让病人能尽快“转下去”,出院后还能就近享受高水平康复,“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天府新区煎茶卫生院全科医师 林家宏:之前我们也接受过华西相关培训,如果他在术后有什么突发情况,我们会直接走华西天府医院绿色通道,上下级医院相互沟通,及时解决患者诉求,我们基层(医疗机构)更能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华西和卫生院成了高效“搭档”,这个“新组合”的出现得益于我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而为了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精神要求,今年我省还将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要将达到基本标准及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提高至65%,让更多卫生院、卫生室,也能帮上大医院的“忙”。
优质的医疗资源“沉下去”了,如何让他们的分布更均衡呢?前几天,在凉山州喜德县人民医院,来自全省10余家医疗单位的30名多学科专家,为彝区百姓现场义诊。而这样的帮助并不是流动式的——喜德县人民医院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单位,从2016年至今,省四医院已派出56名医生,通过临床带教、巡回义诊、开展体检等方式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沈丹凤:不断地来把我们的医疗资源下沉到这最需要医疗条件的地区,这一切努力的目的都是让这里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获得健康上面的帮助。
为了解决民族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我省在民族地区全覆盖推进了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
韦德体育官网医政医管处处长 李冰:以脱贫县、民族县等为重点,向受扶地区选派1402名专家,按照省帮州县、市帮县、县帮乡原则,省市县三级向下一级医疗机构选派6321名志愿人员。力争到2025年,帮助受扶地区建成重点专科100个,带出骨干人才10000名。
今年我省还提出,将进一步建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选派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对50个重点帮扶县实施“组团式”帮扶。同时,还将新建20家以上社区医院,新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