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夏雪怡
身份:中国(四川)援佛得角第18批医疗队队员、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
印象最深的事:那次危险的职业暴露。
夏雪怡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那张照片——一张纱布上放着一个钝头针。这是到佛得角以后最让他恐惧的一次经历,“当时是做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没来得及做血检。在关闭前鞘的时候,我不小心把自己扎了一针。因为当地的艾滋病人比较多,所以挺担心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夏雪怡备受煎熬,“这种压力,不身在其中是无法体会的。”
最美的逆行
2020年3月,新冠疫情正肆虐之时,各国都开始从佛得角撤侨,而夏雪怡正在结束探亲假返回佛得角工作岗位的路上。踏上那段旅程时,夏雪怡的内心充满了骄傲,“感觉自己也是最美逆行者的一员。”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段旅程却格外坎坷,“因为疫情的原因,从成都飞北京出关,在北京被海关拦下了,又飞回成都补手续,再飞北京出关,之后经迪拜、摩洛哥转机,几内亚比绍经停,最后才到佛得角。”
“那个时候,一路上的机场都安装了红外线测体温,真担心路途发烧就更麻烦了。在摩洛哥转机时,因为疫情,不让我们转机的提前安检,我们下飞机后就在一个通道里等了十来个小时。”最终,历时8天的辗转,夏雪怡终于于3月14日抵达佛得角。和第一次出征佛得角不同,在提出重返受援国申请时,国外疫情还一片狼藉,“家里人那个时候很担心,因为我爱人也是从医的,知道这次疫情非同一般。尤其是在非洲那片传染病肆虐、缺医少药的地方,生命是没有保障的,无法不让人忧心忡忡。年迈的父母虽然缺乏医学知识,但那个时候出国的危险他们还是清楚的。”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夏雪怡还是从家人不停的唠叨中读出了满腹的担忧。“但他们也清楚,我有任务在身,我有我的使命需要去完成。他们也希望我是一名勇敢、有担当的战士,而非懦弱的逃兵。
所以,虽然万般不舍和担心,他们还是选择了支持——“行李箱中满满的抗疫中药就是最好的证明。”
危险的暴露
在非洲国家,有相当多的艾滋、梅毒患者,职业暴露是很难避免的。
“我也在手术的时候被针扎过,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复查。那个等待的过程非常煎熬,压力之大,不身在其中是无法体会的。”夏雪怡回忆,“那是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没来得及做血检,在关闭前鞘的时候,把自己扎了一针。术后给患者做了检测为阴性。但还是担心患者有处于感染窗口期的可能,所以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我都分别做了检测。”
那次之后,夏雪怡总结了暴露的原因,“其实,我们每台手术都是很小心的,但防不胜防!总结这次暴露的原因:一是患者既往有手术史,前鞘缝合处有瘢痕,质地坚硬,需大力缝合;还有就是手术缝针是钝头,增加缝合难度,这里的医疗资源都是靠多国援助,所以即使护士提供给我们的针为钝头,也只能将就用;三是持针器打滑,不能正常控制缝针。非洲条件艰苦,我们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勉强地完成繁重的工作。”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夏雪怡所在的第18批援佛得角医疗队任务延期了两个多月,今年2月16日,他们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从佛得角出发返程回国,对于这次经历,夏雪怡觉得自己收获满满,“医疗援外,是国家援外工作的一部分,它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大局。我们就是民间白衣外交官。在佛得角,每个医生都是独立个体,没有上级医生,所以,一切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所以,成长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