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大美医者(2017年7月归档) > 候选人展播

黄卫:悠悠高原路,深深援藏情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6-08-22 】 关闭

logo

黄卫,男,德阳市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重症胰腺炎中心主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在阿坝州若尔盖县挂职县卫生局副局长和县医院副院长两年,改善了当地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

“爸爸又要走了。”清晨,黄卫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推开家门,正准备上班,听到身后的儿子向妈妈“告状”。“我一会儿就回来了。”黄卫说,“这次不是去藏区。”原来,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中,爸爸的“走”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生命无常 投身救死扶伤


其实,黄卫儿时的理想是当兵、做导弹。直到有一天,外公突发疾病倒地,不省人事。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简陋,救护车30分钟后才到。“几个小时前还在一起,几个小时后就阴阳相隔了。”黄卫深感生命的脆弱,从此立志投身医学。学成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德阳市人民医院一干就是18年。
在从医的第一年,黄卫在门诊遇到一个焦虑的太婆,在儿女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原来,这个“罗老太”解不出大便,还有便血。通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即肿瘤下缘距肛门少于5公分。因距离太近,手术切除肿瘤,便无法保肛,需要在腹部造瘘,即此后要从肚子上解大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状况影响很大。
但是手术后,现已八旬高龄的罗老太生活得很好,与常人无异。有时候,黄卫在家附近的菜市场还能碰见她,“喜欢拈个菜篮子,走路咣咣咣的,老远就在背后喊‘黄医生!黄医生!’”黄卫说,罗老太指着自己肚子上的伤口告诉他,“黄医生,我现在好得很!你看嘛,我这个地方,自己搭张纸,什么时候来大便,我自己都晓得咯!”原来,术后前三年,罗老太和普通患者一样,使用造瘘袋排出大便;而几年后,她的大脑中居然重新形成了一种反射,不再需要造瘘袋了。“医学太神奇了!”黄卫说,行医的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倾力援藏 缺氧不缺精神


2012年-2014年,黄卫挂职阿坝州若尔盖县卫生局副局长和县医院副院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黄卫克服生理、生活上的不适与困难,始终战斗在援建的第一线。
2012年11月的一天晚上,黄卫在宿舍熬夜准备资料,痛风发作。他冲了杯中成药剂,没有喝完便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枕边的杯中,剩余的药液冻成了冰。

 

“差点把命丢在上面。”黄卫现在想起来,有一丝后怕,但当时丝毫没有想过退缩,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把援藏工作做好。“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黄卫说,这是当时的援藏领队告诉大家的第一句话。
一年中,寒冷在若尔盖要占据7个月的时间。“6月1日,都在飞雪。”黄卫回忆,儿童节时,儿子发给他一张身穿短袖的照片,说:“德阳好热哦!”而此时的黄卫,还穿着棉袄棉裤。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经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提起家庭,黄卫很愧疚。“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不在他身边。”不过一家人对他的援藏事业都非常支持,渐渐长大的儿子,也已经理解了爸爸。
在援藏过程中,黄卫发现,当地医疗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软件,即人才方面,需要加大培养力度。黄卫组织参加若尔盖对口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主动深入藏区寨子开展义诊巡诊,两年间义诊藏族同胞30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2万余元的药品,得到了藏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看病还有更重要的事

 

“除了看病,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黄卫说,“留下些什么。”通过反复考察、深入调研,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争取到援建资金760万元,修建“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新区”和“若尔盖县急救中心”。两个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若尔盖县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条件,推动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此外,德阳市人民医院还捐献了10余万的医疗设备,无偿培训了多批大量若尔盖县医护人员。

“这才是带不走的。”黄卫说,好的政策不能高大上,需要一个落地的执行者,“我就相当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放到若尔盖县的一个触角”,能够把好的东西实打实地交给他们。“真心务实地援藏,不是喊着口号的援藏。”

两年的对口援建工作到期后,黄卫与藏区百姓的情谊没有结束。2014年7月,黄卫随德阳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小分队一起带着捐献的设备再赴若尔盖,途中偶遇山体滑坡,时任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的范天勇不幸殉职。当时,黄卫就在他的旁边。“范院长真的是用生命在援藏。”提起范天勇院长,黄卫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的精神留了下来,鼓舞我们继续前进。前赴后继,还是要开展援藏工作,让他们世世代代能够享受到相对先进一些的医疗资源。”


团队建设 正能量的领头羊


2015年,黄卫接到了一项新的挑战——组建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胰腺炎中心。通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于2016年春节前顺利启用,成为德阳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单病种诊治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每月出入院患者30余人次,无一例死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突破。

 

▲黄卫(左二)组织开展多科会诊讨论

2016年4月26日,从海口来德阳开会的潘先生在会议期间突发疾病,送医后被诊断为中重度胰腺炎,病情非常危急,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黄卫立即组织采用“多科协作模式”,采取个体化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中药内服外敷,并引入“快速康复技术”积极抢救,潘先生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五天后离开德阳时已基本恢复。5月10日,已完全康复的潘先生寄来感谢信并附一首小诗:“悬壶济世心,妙手回春医;来往奔波苦,治病救人功”。
2016年6月1日,德阳市首家日间手术中心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正式启用,黄卫再次兼任主任。仅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该中心实施了手术60多台,而治疗费用则降了近30%。护士长李乔介绍,日间手术中心周转很快,从入院、手术到康复出院,都在24到48小时之内完成。每天都有十几台次的手术量,因为家属众多,“主任经常都在那里盯到,安全第一。”
李乔说,黄卫非常敬业,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早上眼睛都是红色的。不管多晚,如果遇到棘手的病例需要他指导,一个电话,马上赶回一线。李乔透露,黄卫的爱人正在孕期,是另一个护士做产检的时候碰到,大家才知道。“他从来不把家庭上的事带到工作中来。”
“实际上,这两个中心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在医疗管理上的一种协同创新。”德阳市人民医院拓展宣传部部长杨露曦介绍,“怎样把那么多科室的医生意见统一到一个层面,在每个阶段给病人提供最适合的治疗,在行政管理和医疗技术协同方面,对医生要求很高。”黄卫作为普外科的一个医疗组长,既要在自己的领域完成技术的工作,又要兼任两个中心的主任,协调处置能力和奉献精神广为认可,而他自身肩上的责任与任务也倍增。“特别忙。”杨露曦说,范天勇先进事迹宣讲团的成员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偶尔会聚一下,“基本上每次都要缺他。”
尽管如此忙碌,但是在黄卫身上感觉不到一丝的负面讯息。“主任要是再年轻几岁,就是典型的阳光大男孩!”李乔说,“真的是一股正能量,团队有了这么一个领头羊,大家都是积极向上的。”

十大网上赌博网站排名 十大菠菜台子 正规的棋牌平台排行榜 十大网上赌博网站排名 十大博彩平台排名 太阳城博彩备用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