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娃儿烧的好恼火哦,快输点消炎药。啥子安,病毒性疾病不用抗生素,不用啷个得行哦,要遭烧成肺炎的哦!
医生,我娃儿沾不得抗生素哦,那个有依赖性,我晓得! 你莫哄我。
抗生素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药,该怎么用才是合理的,对儿童尤其重要。
一、抗生素不是消炎药
狭义的抗生素常指各种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获得。而所谓的消炎药指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属于非处方药物,在药店都可以买,是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的。
首先,要普及什么叫炎症,炎症就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者过敏、外伤等物理作用损害,以及中毒等化学因素破坏引起,造成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反应,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这个才叫炎症。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哪怕你使用最贵的广谱抗生素,也没啥用,并且还可能杀死身体内的益生菌群,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引起过敏反应或肝肾损害。
二、抗生素不能预防感染
总有些人觉得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可是,给娃娃看病的人里头,明明听到医生说,“这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俗点说就是隔两天自己就会好的病。”还要哭天抢地的喊到起给娃娃用点药:“老师,我娃儿都烧起39度,你不给我娃儿整点药,等哈儿娃儿肺炎遭起了,我们啷么办呢……”,这样的家长很多,其实,发热有好多种原因,感冒多数是病毒引起,但是肺炎脑炎不是乱吃几天抗生素就可以预防得到的。而且有事莫事吃抗生素,对身体还有害。
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搞清楚致病微生物前,医生只能凭经验选择抗生素,这个时候,各位的配合就很重要了。首先需要你实事求是地向医生汇报病情,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如抽血化验及微生物培养,通过这些信息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尽可能的搞清楚病原,然后针对性的选择敏感的窄谱抗生素。除此以外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用药情况及免疫接种情况(最好携带预防接种本),尽可能为医生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四、抗生素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需遵医嘱
很多人吃抗生素都是我行我素,想咋个吃就咋个吃,好了我就少吃两口,要不然就是觉得不舒服就再加一火。请注意:低于最佳抗生素使用剂量或用药时间可能会筛选出耐药菌株,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简单点就是吃少了或者吃的时间不够会使得细菌产生耐药,下次你吃这个药,就不管用了。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抗生素吃多了不好,自觉治疗有效就自行停药,最终结果可能因残余致病菌作怪而导致病情反弹,反而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生素。一般来说不同的感染抗生素使用都要有一定的日程,有些疾病如轻症的细菌性扁桃体炎或下尿路感染5-7天,其他也都有特定的疗程,10-14天不等,个别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的疗程从发热等症状好转以后还要坚持使用3-5天。此外,有些脾气耿直的朋友喜欢一来就上猛药,采取能输液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吃药的激进策略,其实,娃娃些输液使用抗生素要达到治疗效果往往需要每8个小时或12个小时输一次,然而,口服药物就是方便些,具体需要依据病情决定,所以能口服抗生素控制的感染应避免静脉用药。
五、广谱抗生素并不优于窄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两个的区别就是一个杀的细菌范围要多那么一点,一个要少点。但是,真的广谱抗生素就要比窄谱抗生素好吗?其实每个人每次感染的细菌是一定的,能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是最佳方案。但实际情况中,医生往往不知道真正的致病细菌,只能推断最可能的致病菌,所以选药的原则是:可以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可以专情单一的用一种抗生素解决问题,就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因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并且更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紊乱,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多,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六、选择抗生素不能基于药物上市时间、价格
有些家长喜欢用最新最贵的药,认为药越贵越好!还是那个道理,在没搞清楚致病微生物前,医生主要基于你的病情经验性地选择使用抗生素,在搞清楚了致病微生物后则针对性致病菌选择敏感的窄谱抗生素,并非是新上市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抗生素好。
七、积极完善预防接种可有助于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听过抗生素耐药的问题,简单点说就是抗生素杀不死细菌了,那咋个办喃?其实疫苗可有效的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限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比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每个娃娃儿都接受疫苗保护,不仅可显著地减少严重细菌感染的发生及死亡,同时可大量地减少抗生素使用及需求。所以各位宝妈宝爸们,要按时带上你们的宝贝去打疫苗哈!
来源:华西第二医院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