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以建立健全人才下沉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现了人才、技术在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中合理流动,为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合作+创新”,推进人才使用一体化
(一)外引医疗专家,做强重点学科。2016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先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通过综合帮扶,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向县一医院选派管理和技术专家团队共计10人,其中3人担任院长、院长助理职务,2人特聘为医院管理教授和护理管理教授,5人聘为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普外科学科主任,并实行挂牌上岗,每周开展坐诊、联合查房等。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向金堂县妇幼保健院派出妇产科、新生儿科“驻院”专家。通过医联体合作,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下沉专家500余人次,帮助县一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打造了5个、2个重点学科,分别新增诊疗项目301项、26项,县级医院住院手术患者较上年增长20.1%。
(二)创新人才管理,内夯医疗队伍。一是建立人才下沉长效服务机制。金堂县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卫生计生系统人员编制总量内,以县级医院统一招聘,医生在县级医院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或者中级职称后,下派至基层开展帮扶工作1年以上。二是积极探索“县管院用”。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联合印发《金堂县卫生人才县管院用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县级医院下派服务基层人员条件,2016年以来,5家县级医院共派出70名卫生人才,下沉至基层帮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向村卫生室派驻80人。三是大力推行“互换岗位制度”。在“县管院用”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县级公立医院派出同等数量人员上挂学习,在填补县级公立医院因人员下沉出现空缺的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上挂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四是做好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医护人员在医联体内流动无需办理多点执业手续,努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困局。2016年,医师多点执业48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7.78%。
二、“在位+在线”,推进人才技术一体化
(一)强化“在位”合作,促进管理技术同质。一是依托城市三级医院下沉专家,开展坐诊、查房、带教等活动,大力发展新项目、新技术。二是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检验医学区域联盟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积极探索“科联体”管理模式,增强医联体内业务科室的工作紧密性、协同性。三是医联体内的城市三级医院积极安排金堂县医务人员专科进修、适宜技术学习和专项技术培训,金堂县每年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卫生人才到华西医院学习2-3个月。四是医联体内县级医院实行片区管理,向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疑难危重的会诊、手术技术支持和各类规范化培训等活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统一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给予技术指导、业务培训。
(二)做实“在线”工作,促进医疗服务协同。一是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远程中心,实现了医联体成员间优势互补。二是大力依托分级诊疗办公室、组团办、对外联络部等科室,做好双向转诊,让县域内疑难重症患者及时“床位对床位”转入华西医院等城市三级医院,治疗好转后回转至当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三是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了下级认上级、平级互认。四是全面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就医看病“一卡通”,开通了“114”预约挂号及医院APP服务(微信预约、微信支付及自助查询等),全面改善群众就医体验。2016年,通过预约挂号的患者共计1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3%;为58名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较上年增长190%;上级医院向乡镇转诊120人,较上年增长471%。
三、“激励+考核”,推进人才保障一体化
(一)完善激励机制,保障长效发展。一是政策激励下沉。医联体内城市三级医院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参照原单位同级同类人员标准执行,合格后绩效按不低于派出单位当年同级同类人员的125%执行,费用由派往的单位承担。按照“县管院用”要求,县级医院下沉人员的待遇不低于原单位同科室人员年均收入水平,根据下沉人员履行“三方协议”的考核情况,由下沉到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其单位分配制度发放基本绩效,原单位补齐下沉人员因服务基层而减少的绩效,政府发放一定的奖励性绩效。通过合理增加下沉人员待遇,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人员能“沉下去、想干事、干实事”。二是财政托底补差。基层医疗机构实行 “收支两条线”和会计委派制,通过财政托底不限高的绩效分配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乡镇卫生院积极性。三是专项经费严用。按照市上要求,金堂县及时足额将医联体建设专项市级补助资金94.43万元下拨各医疗机构,县财政专门配套153万元,统筹用于下沉人员补助、上挂人员学习、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力保障医联体建设。
(二)健全考核制度,确保有效开展。在合理提高下沉人员待遇的同时,医联体内采取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与下沉人员待遇挂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下沉专家团队,根据金堂县人民政府下达运营管理和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终由原单位和金堂县人民政府共同进行考核。县级医院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除了由原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考核外,县卫计局还将医联体建设列入年终目标考核范围,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
(成都市医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