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创先争优(2017年7月归档) > 四川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

彝寨天使青春无悔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卫生院院长韦琼英先进事迹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2-01-10 】 关闭

logo

编者按:韦琼英同志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卫生院共产党员、汉族女医生。她不畏艰难困苦,扎根彝寨20年,为保护彝区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韦琼英同志是医药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是当代医务工作者的楷模。根据她的事迹摄制的党员教育题材电影《彝寨天使》,将于近期在全国上映。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卫生厅已发过通知,要求要紧紧围绕“为跨越发展作贡献、为基层党建增活力、为党的生日添光彩”的创先争优活动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充分发挥影片的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各地各单位要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病人装在心里,把责任担在肩上,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争创和谐卫生,奋力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

彝寨天使青春无悔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卫生院院长韦琼英先进事迹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位于四川西南部边远山区,是一个纯彝族乡,偏僻贫困,交通闭塞,缺医少药。韦琼英同志1991年乐山卫校毕业后,20岁的她放弃了在老家五通桥区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卫生院工作,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她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了彝乡的村村寨寨,成为彝族群众健康的“守护神”,被人们亲切称为“彝寨天使”。18年来,她放弃了6次离开杨河的机会,扎根彝乡,始终牢记医生的神圣职责,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赢得了彝汉群众的信任、尊敬和爱戴,她的事迹传遍了大小凉山,感动了嘉州大地。18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韦琼英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普通医务工作者成长为优秀院长,在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中忠实地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扎根彝乡洒真情

杨河乡卫生院远离县城,四面高山环绕,几间简陋的平房,简单陈旧的设备,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医院还背负着几万元的债务,医生每月工资仅有97元,生活十分困难,加上语言不通,交流不便,医生走的走、换的换,仅留下3名彝族医生,工作任务相当重。是走还是留?韦琼英同志也曾有过迷惘、动摇,但是领导的关怀、同志的帮助、彝族同胞殷切的需要,点燃了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她没有退缩、没有害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彝乡。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彝族同胞服务,从那时起,她跟着同事和病人潜心学习彝语,不到半年时间,她就能用一口标准的彝语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完全融入了彝乡大家庭。她常说:“这里的乡亲离不开我,我要在这里为他们服务。”彝乡的山山水水倾注着她的真情,她抛不下,彝乡的村村寨寨有她的亲人,她舍不得走了。

勤奋好学业务精

在缺医少药的边远彝乡,群众迷信巫师,有病不就医,因缺医少药、就医不及时、医疗设施差,病人永远离开亲人的悲惨情景震撼了韦琼英同志,她深切的感到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认真分析每一个病例,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2004年她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在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的学业,由一名专职妇科医生成长为一名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务骨干。仲子村的村民曲木韦杜爱人在家里生孩子因难产生命危在旦夕,韦琼英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经过紧张抢救终于保住了大人孩子两条命。彝族群众信服地说:“还是科学管用,韦医生瓦几瓦(好得很)!”多年来,韦琼英诊治的病人达4万余人次,经她接生的小孩都亲切地叫她“韦妈妈”。

救死扶伤医德高

韦琼英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18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群众当成亲人,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一次接诊,她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要求患者打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的,绝不要求患者住院,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有些患者无钱拿药,她掏钱垫上,多年来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数千元。患者给她送“红包”、送礼物,她婉言谢绝,诚心劝说病人把钱用在治病上,把身体养好。“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是一名医生,我的全部使命就是为群众治好病,没有其他要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八年如一日,她以卫生院为家,把病人当亲人,杨河乡的广袤热土可以作证,彝家的父老乡亲可以作证。

大爱无私献青春

    十八个春夏秋冬、十八个寒来暑往,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只要病人需要,韦琼英同志总会在第一时间送医送药到病人家里。她每年平均出诊100余次,出诊在路上走三、四个小时是常事。饿了,吃几个土豆充饥,渴了,喝几口路边的山泉,回家时常常是深更半夜。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年轻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独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彝乡的沟沟坎坎见证了她青春无悔的动人风采。18年来,她把对亲人的思念和亏欠深深地埋在心底,用爱心和真情呵护杨河乡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她诊治的病人达4万余人次,在死亡边缘挽回生命1000余人,她像一朵美丽的索玛花绽放在彝汉同胞的心里,像一粒金色的种子,在边远的彝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医疗惠民天地宽

    2005年,韦琼英同志被任命为杨河乡卫生院院长,此时的卫生院债务沉重,临危受命的她在科学分析民族地区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后,确定了未来杨河乡卫生院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峨边”发展主题,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的,彻底杜绝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和谐现象,确保把杨河乡卫生院建成先进的“惠民医院”。她确定了“两大”工作重心;一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二是改善医疗和工作环境。在韦琼英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杨河乡卫生院焕然一新,不仅添置了生化设备、b超机等诊疗设备,还清了债务,卫生院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多次被评选为县“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韦琼英被当地彝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彝家山寨的天使”,获得“感动乐山人物”、“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澳门金沙线上博彩娱乐 bet365体育投注 在线博彩平台 澳门在线赌城娱乐 娄底市林业局 苏州市科技局 张家口市科技局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庆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