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在每时每刻的呼吸之间。提到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容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27%,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
随着季节的轮转,尤其冬季,是慢阻肺发病或急性加重的高峰期。
图片来源:摄图网
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尤为重要。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一秒率(FEV1/FVC):最大深呼吸后第一秒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百分比。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容积。
目前,慢阻肺治疗以药物手段为主,但药物难以消除病理根源,除了药物治疗和医疗干预外,接种流感疫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管理慢阻肺的关键。比如:
● 戒烟;
● 避免寒冷刺激;
● 保持心情愉悦;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科学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以外,慢阻肺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呼吸训练和体能训练。
呼吸训练是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具体方法:双手置于胸腹部,用鼻吸气,嘴巴缩起呈口哨状呼气。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尽量回缩。每次呼吸持续4-6秒,吸呼比为1:2。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体能锻炼则包括扩胸、四肢运动。还可进行有氧体力锻炼,如步行、爬斜坡、慢跑等。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效咳嗽:取坐位,需要配合深呼吸进行,先轻咳几次,然后深吸一口气,屏气数秒后,短促而有力的咳嗽一两次,能够促进痰液排出。注意避免剧烈咳嗽。
转载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但也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