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 > 老龄健康 > 健康科普

粑粑拉不出来 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日期:2024-05-30 】 关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大和平均寿命的增加,便秘发病率逐渐增高。有研究报道,在所有人群中,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全球总体患病率为14%。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约4%-6%,6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22%。便秘是引起各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便秘的发生尤为重要。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症状的功能性肠病。其中慢性功能性便秘(STC)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无便意或便意明显减弱、排便频率显著减少(自发排便<3次/周)且进行性加重;粪便干结;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腹胀、排便费力和结肠梗阻等;病程>6个月。

便秘的原因

饮食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饮食量减少、低植物纤维素饮食、不规律进食、液体摄入量少者易发生便秘。

生活习惯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很多工作和娱乐均转为线上完成,久坐增多,户外运动减少,致使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精神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大者易患便秘。另外,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可以引起便秘,反之,便秘又会加重抑郁和焦虑。

药物因素

长期服泻药或灌肠等可引起肠壁神经麻痹,导致便秘发生。

便秘的危害

肛周疾病

便秘使大便积聚在肠道,造成血液循环变慢,出现血液淤滞、静脉扩张,形成痔疮。干结的粪便,可使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层遭到机械性创伤,形成肛裂。

心脑血管意外

对于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便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的急性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塞等。

精神心理影响

长期便秘可导致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甚至不能胜任家庭和工作职责。

如何防治便秘

日常生活调理

补充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症状,指南推荐摄入量为20-35 g/d。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强膳食纤维改善便秘症状的作用,指南推荐饮水量为1.5-2.0L/d。规律运动可以改善便秘症状,便秘患者应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此外,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及蹲位排便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情绪等,有助于缓解便秘。

药物治疗

导泻剂和促分泌剂,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有助于排便。另外,促动力剂如普芦卡必利,可加速结肠动力,以及中成药首荟通便胶囊,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肠道微生态治疗

补充肠道微生物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三联活菌等复合制剂,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胃肠动力,是目前推荐治疗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13,14。菌群移植是一种新型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法,在治疗后36个月时可获得31.4%的临床治愈率和29.1%的症状缓解率。

手术治疗

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长期依赖刺激性导泻剂或灌肠治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强烈的手术意愿,无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因素,排除胃或小肠传输功能障碍、结直肠及腹腔内脏器的器质性疾病,以及肠推动力不足及出口梗阻型便秘后,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来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但也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删除。)

博彩平台大全 体育博彩 推荐全球十大博彩公司排行榜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 邵阳市水利局 枣庄市统计局 丽江市林业局 阿拉善盟科技局 十堰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