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21日 冬至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进补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对一般人来说,冬至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人们应养精蓄锐,减少消耗,储存能量,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打好基础。老年人、产妇、体弱多病的人及手术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往往气血不足,在冬至时节更应注重调补。
此时,人们可以吃一些温养气血、补肾益精的食物。比如,大家可以适当多吃羊肉。羊肉味甘、性温,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暖中补虚,益肾气,可治虚劳寒冷。
很多老年人天一冷夜尿就会增多,这与肾虚不能封藏有关。建议吃一些核桃、黑芝麻,有助补肾、健脑、乌发,增强肾的封藏作用;配合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物,可进一步增强肾的固摄作用。
在冬季,老年人和女性群体容易手脚冰凉,这通常与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有关。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羊肉、红枣、乌鸡、桂圆、猪肝、党参、黄芪、当归、阿胶等。
温馨提示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犹不及”。
冬至日不能吃过分辛辣的食物,以防助阳动火,致使内热积累,郁热上冲。
可适当搭配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冬至运动
冬季寒气较重,人体气血相对凝滞,运动应宜缓宜微汗。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长和程度,并结合冬季装束多、阳气易郁积体内的特点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还可促进机体气血通畅。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保健运动场地要求小、运动量适中、安全性高、老少咸宜,是适宜在冬季进行的锻炼。
冬至保健小技巧
揉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长期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度。
做艾灸
冬季常见的保健灸法有火龙灸,有些地区也叫督灸,是在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上施以重灸的一种操作,具有施灸范围大、施灸时间长的特点。
督灸配合隔姜灸,可使生姜、艾绒温通发散、舒筋活血之性更好地渗透入机体。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将艾灸用于督脉之上,可以祛风散寒、强督温阳、强腰补肾,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临床上治疗寒性凝滞过久、过深的顽疾之法。
泡泡脚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气候寒冷,泡脚除了能够驱寒,还可引气血下行,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下面推荐六种可以用来泡脚的中药。
✿陈皮:排出体内的湿气、消除痤疮,还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艾叶:驱寒,加强抵抗力,通经络,治痛经,还能去除脚癣。
✿当归:活血化瘀,不仅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和炎症,还可以改善眼袋、黑眼圈、虚胖水肿,对舒缓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
✿红花:有通经活血、暖宫驱寒的功效,用它泡脚可以改善女性痛经。
✿食盐:改善腿脚肿胀,还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的作用。
✿益母草:益母草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作用,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但月经期间血量多者不宜使用。
每次泡脚时长在20~30分钟;水温在45℃左右,不可过高;睡前1小时泡脚为宜;毛巾裹脚泡可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后还要注意脚部护理,可适量涂润肤乳,防止脚部干裂。
但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太饿的时候也不宜泡脚。
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血栓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需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适宜泡脚。
来源:健康报、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