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调结构”,持续深化医疗领域改革
(一)“精心谋划”健全医养网底。构建以市二医院为龙头,锦欣沙河堡院等辖区优势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立老年人就医挂号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机制。
(三)“精准滴灌”做细临终服务。聚焦医养服务“最后一公里”,3家市级安宁疗护定点机构设置床位122张,为200余名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
二、聚焦“促融合”,持续深化医养领域改革
(一)居家医养“更安心”。区级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为6.4万名老人购买助医助餐助洁等医养结合服务,投入260万元,为245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惠及600户特殊困难老人。全覆盖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为1600余名失能老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
(二)社区医养“更丰富”。整合卫健、医保、民政服务内容,设立“一站式”医养服务窗口。投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8个,老年人助餐点55个,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实现76个社区全覆盖。
(三)机构医养“更专业”。积极探索“国有+民营”多元投资机制和“社区+民营”运营模式,近5年先后兑付医养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1291.9万元、床位补贴965.52万元,撬动社会投资1.5亿元,建成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20个,总床位3975张(医疗床位895张、护理型床位1994张)。
三、聚焦“提质效”,深化医保领域改革
(一)化解医保经办“难点”。打造10家医保工作服务站(点),8个“无差别办件窗口”,开通724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结算,提升老年人医保业务经办便捷度。
(二)打通异地结算“堵点”。推动门诊、住院费用跨省结算,全区定点医药机构异地联网结算开通率100%,提高异地医养人员就医购药便利度。
(三)推进长期照护“试点”。将12家医养机构纳入长期照护保险定点机构,将中度失能二、三级的经济困难老年人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提供生活类照料、非治疗性照护等服务,累计支付金额9000余万元,惠及7万余人次。
四、聚焦“优服务”,持续深化医惠领域改革
(一)创新“春熙券”医养消费体系。发挥“春熙券”撬动社会投资、拉动社会消费、打折惠民作用,依托“春熙空间”将医养机构、社区日照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熙券”合作企业等纳入定点服务机构,丰富医养服务内容,构建良性循环的医养服务生态圈。2023年,为6.7万名老年人发放“春熙券”积分33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