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是大家常用的一句俗语,然而人老了牙就一定要“掉”吗?
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8020”计划,即80岁的老年人口中至少应有20颗可行使功能的牙齿。可见足够数量的功能牙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且“老掉牙”并非正常的生理现象。
事实上,人老后牙齿的松动脱落大多都是由“牙周病”导致的。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起初通常仅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常被误认为是“上火”而被大家忽视。而长期的牙周炎症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成为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图1)。
图1:牙周病的发展过程: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
国家卫健委于2017年9月20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仅为9.1%;65-74岁老年人中,存留牙数仅为22.5颗,全口失牙的比例高达4.5%,牙周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牙齿,做到活到老,牙齿用到老呢?
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在于清除与控制牙周病的罪魁祸首——牙菌斑。牙菌斑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走或者漱口漱掉的细菌性斑块,黏附在牙齿表面,看不见也摸不着,繁殖速度极快,只有使用牙刷、牙线或者牙缝刷等清洁工具才能去除。
而长期没有清洁到位时,牙菌斑会矿化变硬形成牙结石,而牙结石粗糙的表面更容易附着新牙菌斑,造成恶性循环。牙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及其毒性产物便会侵袭牙周组织,逐渐发展为牙周炎。而去除牙结石需定期洁牙,由口腔医生使用专业的工具去除。即便每日良好刷牙也不能完全避免牙结石的产生,因此我们建议老年群体定期洁牙。
可见,每日清除牙菌斑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些适合老年人群使用的口腔清洁工具及方法(图2)。
图2:牙刷、牙间隙刷及冲牙器
1.牙刷。刷牙是自我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也可中午增加一次。推荐使用小头、软毛的牙刷,更容易在口腔内转动的同时避免损伤牙龈。使用普通牙刷需刷牙3分钟,电动牙刷2分钟。但与时间和次数相比,更应注重刷牙的质量,建议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即“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的要点为:
(1)将牙刷头放于牙齿颈部,刷毛与牙面呈45°角,刷毛向着根尖方向轻轻加压。
(2)牙刷在原位置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再向牙齿冠方向拂刷,这样可将牙龈边缘及牙齿邻面的牙菌斑揉碎并从牙面除去。
(3)依次移动牙刷到邻近的牙齿, 重复同样的动作。每次移动牙刷时应有适当的重叠以免遗漏牙面。
(4)刷上下前牙的内侧面时,可将牙刷头竖起,用刷头的前部接触牙龈边缘处的牙面,作上下的颤动。
(5)全口牙齿应按一定顺序刷,勿遗漏,并保证刷到每个牙面。
2.牙间隙刷。牙间隙刷用于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更适合有牙龈退缩和根分叉病变的老年人群。建议使用刷毛直径略大于牙间隙的牙间隙刷,将牙间隙刷插入牙间隙来回刷动。请注意如牙龈没有退缩、插入有困难时,不宜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3.冲牙器。冲牙器使用时将喷嘴对准牙龈边缘和牙缝,借助一定压力的脉冲水流,即可清除全口牙面软垢和食物残渣。此外,还可用于清洁深牙周袋、根分叉区、种植体边缘、修复体等特殊部位。
除了日常维护好口腔卫生,我们也应该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及洁牙。如果检查发现患有牙周病,则需要进行专业的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甚至是牙周手术治疗。
对于没有保留价值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应该尽快拔除,并在控制好牙周炎症之后进行修复治疗。缺牙后不及时修复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还会造成其他牙齿倾斜移位、牙槽骨萎缩。目前有多种修复方式,如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等,可以根据自身的口腔状态及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希望大家都能关注牙周健康,做到积极预防及治疗,让每个人到老都有一口健康的好牙,再不出现“老掉牙”。
陈迎,张馨元,王鸿哲,陈文川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锦江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