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构成人体支架,在生命早期骨骼新陈代谢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新陈代谢速率下降,人在20岁以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称为峰值骨密度,此后骨质更新速度逐渐变得缓慢,甚至发生骨质丢失。
女性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丢失速度加快,骨密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保持骨结构的完整,甚至压缩变形,以及在很小外力下即可发生骨折,即骨质疏松症,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质含量和骨质密度的双重下降,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国内6258例5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2.13%。
临床可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在多数骨质疏松症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早期的骨质疏松症可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进展到中期可能会出现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和呼吸系统障碍。
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但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多种营养物质和运动的作用,如何保证充足的营养?如何科学合理运动,一直是困扰骨质疏松症人群的难题,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01保证优质蛋白供应
蛋白质是合成骨胶原蛋白的主要物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功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在钙摄入充足的前提下,每日摄入蛋白质0.8-1.0g/kg,将每天的蛋白质总量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02充足的钙摄入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钙主要来源于富含钙的食物。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含钙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奶类消费率和消费量低的现况仍没有改善,2018年成年居民日均奶类及其制品消费量(27.9g)不及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的1/10。在3天24小时膳食调查中,成年居民近80%未消费奶类,且只有4%的居民日均摄入量达到200g以上。农村居民摄入量更低。鉴于我国人群一般饮食中的钙含量较低,可以通过饮用牛奶或服用钙剂增加钙摄入。对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无乳糖牛奶。100mL牛奶含钙约100~120mg。饮用500~600 mL牛奶就相当于补充500~600mg的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强调“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考虑到食物的丰富多样性,外加深绿叶蔬菜等其他富含钙的食物,足以满足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
若每日膳食钙摄入不足,可考虑选择含钙营养补充剂。每日口服相当于500~600mg钙的含钙营养补充剂。在各种含钙补充剂中,以碳酸钙的钙含量高。因碳酸钙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出钙离子才被吸收,需在餐时胃酸充足时服用。柠檬酸钙(又称枸橼酸钙)不依赖于胃酸,全天任何时间均可服用。
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包括食物和钙剂)是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超出推荐摄入量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结石和血管钙化的风险。注意高钙血症或高尿钙症的患者禁用钙剂。
03遵循膳食指南,控制食盐摄入量
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钠摄入增加可促进尿钙排出,有增加肾结石和骨量丢失的风险,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
控制摄入量是控盐的关键,日常膳食可掌握以下原则:使用用限盐勺、限盐罐控制家庭烹饪食盐用量;少用高盐调味品、少食腌制食品和(或)加工类肉制品;烹饪使用低钠盐;居家烹饪使用天然调料和(或)佐料。
图/家庭限盐锦囊
04经常晒太阳,合理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活性产物能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质吸收、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矿化,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产物。
日常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很少,如脂肪较多的野生海鱼和受阳光照射后的蘑菇,其他种类食物含量很低或缺乏,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生成。因此,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若户外活动较少,皮肤不能暴露于阳光下很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需要通过阳光照射或补充维生素D以纠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在可以暴露四肢皮肤的季节,如夏季,尽量通过阳光照射获得维生素D,接受阳光照射时要求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选择10:00~14:00比较理想,照射时间为5~10分钟,每周2~3次。在无法暴露皮肤的条件下,应根据基础25OHD水平,决定维生素D补充剂量。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推荐我国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IU/d,65岁以上推荐摄入量为600IU/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d。
05量力而行,适当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减少久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效果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有氧运动。此外应进行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运动,每周2天或更多时间以使主要肌群参与,获得更多的健康益处。
鼓励进行多元身体活动,应进行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活动在内的多元身体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运动,都要量力而行,应根据自身健康水平,决定身体活动的努力程度。当由于慢性病不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应尽其能力和条件允许进行身体活动。
作者:
高春海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