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老年阶段的人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呈现出进行性的衰退,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想要的健康资讯,但是这些妙招、偏方、秘方是真的药到病除吗?下面的口腔小故事,让您了解老年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案例一:
李阿姨刷牙时突然落了一小块“黄色石头”,惊呼牙齿掉了一“坨”。后来推断是脱落的牙结石,建议洗牙时又说:“我不洗,洗牙得不得把牙齿越洗越松、牙缝越洗越大哟?”
分析:据调查有“54.7%的患者在医生的建议后才洁牙,58.7%的患者认为洁治后牙缝会变大,21.3%的患者认为洁牙不会使牙齿变松动”[1]。其实正常情况下牙缝的位置附着有牙龈,由于牙结石长期占位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也越积越多,牙结石和牙菌斑的附着刺激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所以日积月累牙齿反而容易松动,洁牙后原来嵌塞牙结石的牙缝就更明显。
案例二:
张叔叔最近觉得自己说话“口气越来越大”,早上也是最严重的时候,而且还是个老烟民。试用过很多小偏方:喝芹菜汁、含茶叶片、生姜片等,漱口水也含漱过最后都只是短暂起效,经过口腔检查发现原来是前一天的食物还在口腔里“过夜”。
分析:据调查“在口腔疾病患者中有30%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口臭,65%的人可以自己感知口臭,35%的人需要通过他人告知。临床发现年龄越大,口臭现象越严重”[2]。其实引起口臭的原因众多,口腔性口臭:牙周病、牙菌斑、龋齿或食物“卡”牙齿了,细菌分解残留的有机物产生刺激性气味[3-4];食物性口臭:进食刺激性食物,例如:大蒜、大葱、韭菜、过多进食高糖食物等;不良习惯性口臭:抽烟、喝酒、不良刷牙习惯等;其他口臭:胃肠道功能紊乱等[5]。所以寻因纠果,找到导致口臭的原因针对性的标本兼治。
案例三:
邻居周阿姨最近刷牙时常出血,吃个苹果、梨子都能在上面留下清晰的“牙血印”,在商贩的推荐下买了某止血冷敷凝胶牙膏,去牙科诊断其实就是牙周炎
分析:在排除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情况下,通过对众多急性牙龈出血病人的病因探究发现引起病人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炎[6],且牙周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数都是口腔卫生差,牙菌斑过多侵犯到牙周组织而长期发炎,加之刷牙或啃咬食物时刺激了发炎的牙周组织而出血。
案例四:
张大爷牙痛时听说热敷可以减缓疼痛,不到半天功夫就把脸越敷越大,最终炎症扩散引起面部间隙感染,本来只是简单的残根根尖炎症,结果硬是来住院手术在脸上“划一刀“。
分析:有研究调查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牙源性,且以残根、残冠为主[7]。由于热敷加速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加速了细菌的扩散,炎症由此从根尖扩散到脸部。而面部结缔组织疏松且血液循环丰富,被细菌侵犯的组织很快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等体征,若不及时就医症状加重可转而形成脓肿。
综合建议:老年人需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一次,定期洁牙一年1~2次;正确刷牙,一天2次,饭后漱口,食物嵌塞时适当使用牙线或牙线棒清除食物残渣;而且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也不容忽视,应及时有效的进行口腔诊疗;做好这些都能很好的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也能在早期口腔保健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小小口腔,勿视健康,正规治防,胜过偏方。
作者:王华君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