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秋至,俗话说“一夏无病,入秋三分虚”,在夏天的时候,我们总是充满力量,可自打入秋,天气渐渐转凉,我们却经常会感觉自己哪哪都不得劲。尤其是年纪大的朋友,手脚冰凉、浑身乏力,动不动就犯困,还很容易就生病。
中医讲究“春清、夏调、秋补、冬防”,秋天是进补的最好时机。那么,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究竟应该吃什么、怎么补呢?
1、养胃:酸萝卜老鸭汤
虽说入秋要补,但也不能一上来就各种大鱼大肉乱吃一通,盲目地“贴秋膘”,很可能会越补越虚。
秋天干燥,口干、干咳、鼻敏感、皮肤干、便秘等“秋燥”情况时有发生,而鸭肉滋阴养胃,正如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所说的,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是很理想的清补好物,非常适合阴虚体质的人食用。
而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鸭肉高蛋白低脂肪,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鸭肉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也有保护作用。
图源:壹图网
秋天又是吃酸的季节,吃酸可以减燥润肺、健脾消食,酸萝卜配上老鸭,既开胃又养胃,相得益彰!
原料:老母鸭1只,酸萝卜1根,老姜、花椒适量。
做法:鸭肉切块,酸萝卜切片,和老姜、花椒一起放入锅中,用炖锅文火慢煨一两个小时即可。
2、固肾:山药粥
“五谷不收也无患,只要二亩山药蛋”,山药一向被誉为“平民人参”,中医认为山药“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能益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简直就是全能型选手!
经过一个夏天的“摧残”,我们的脾胃难免受伤,而山药在健脾养胃的同时,还能生津益肺,增强我们的抗病能力,所以很适合秋天吃。
此外,山药性味甘平、补肾固精,对于调理腰酸、尿频、遗精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可以食用。
原料:干山药片60克,或鲜山药100-12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片,和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熬煮,还可以加入几颗红枣。
3、补气血:黄芪红枣茶
秋天,补气血也很重要,补足气血才能为身体打个好底子,而不至于天一变冷就手脚冰凉、反复感冒。想要益气养血,可不能错过这杯黄芪红枣茶。
图源:壹图网
黄芪性温味甘,被誉为“补气诸药之最”,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补药之长”,的的确确是一味补气良品。
黄芪补的是脾胃之气,而脾胃又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芪也能生血,尤其适合心悸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等气血双亏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好,但感冒发烧的人,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人却是不适合食用的。
原料:黄芪15克,红枣4粒。
做法:将黄芪和红枣浸泡20-30分钟后,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