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 > 老龄健康 > 健康科普

关爱老人,保护听力,老有所乐

【发布日期:2021-09-15 】 关闭

中国自古就有尊老、重老、爱老的传统,唐代杜牧专门写了一首《老来难》,细腻地描述了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各种苦痛困难,并告诫世人,人人都会变老,孝敬老人也是尊重自己,关爱老人也是关爱自己。

这首诗文的开篇就提到:“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耳聋难与人说话,差七差八惹人嫌。”说明从古至今,大家都认识到“老人多聋”这个问题。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出现耳聋的比例占30%-60%,只比高血压和关节炎低一点。但是很多人对待耳聋的态度不如对待其他疾病那么重视,认为老年人耳聋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而且也治不好。

耳聋对老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听力下降会让沟通变得不顺畅,大量的证据证实,听力下降后,老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很多家里有老人的人都会发现,老人由于听力下降、听不清楚或者听不完整别人说的话,无法顺利地和人沟通,原本很开朗的老人会越来越不愿意说话,甚至会出现心情焦虑,孤僻易怒,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老年痴呆的情况。

另外,很多老人的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闻其声,不知其意”,也就是听得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但是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这对交流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单纯的听力下降。听力下降越严重,就越会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所以听力下降还是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因素之一,这一点也是众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的。此外,由此带来的,如生活不能自理、情绪问题、交流能力下降、社会生活参与度下降,都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于患者个人以及家属,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并且听力下降还会让老年人反应能力进一步减慢,会给老年人的外出和独立生活增加危险。

老年人耳聋往往具有发展缓慢和不容易发现的特点,也就是说病情逐步加重且前期容易被忽略,直到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时,才去医院治疗,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另外,社会普遍认为“年老失聪”是正常现象,导致老年人群在心理上也逐步接受了这个说法,任由听力障碍发生、发展,而不采取诊疗措施,到了后期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时候再来求医,从而经常出现对治疗目的、效果和所需时间的预期过高,稍不如意就会悲观失望的情况。同时很多老人对助听设备的认识不正确,盲目的排斥或者期望过高也是导致我国老人听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如果在生活中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耳背的情况加重了,以前听得清楚的声音突然听不到或者没以前那么清楚了。

2.开始出现耳鸣的情况,或者耳鸣比以前明显了。

3.耳鸣出现伴随眩晕或者头晕的情况。

4.耳背,甚至是开始出现耳朵痛,头痛,感觉耳朵闷堵这些情况的时候。

上述症状出现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在有效治疗后,听力下降的情况大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时候,既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过度紧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简介:


谢慧,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教授,科副主任,擅长中医耳鼻喉科学


网络赌博网站 十大玩彩信誉平台 威尼斯人博彩 体育博彩官方网站 澳门金沙娱乐城 朔州市科技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局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 营口市林业局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