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卫函〔2022〕117号
王孝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省鼓励生育配套措施的建议》(第0153号提案)收悉。您的建议很中肯,也很重要,我委商请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医保局、四川省税务局进行了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面提高政府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相继推动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从2010年起启动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并逐年扩大实施范围,2014年实现了全省区域城乡全覆盖和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目前,我省已实现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全免费。2021年,我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524132人,目标人群覆盖率103.89%;自愿免费婚检388548对,免费婚检率92.93%。
同时,持续推动出生缺陷二级和三级预防措施。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网络,现全省共有产前诊断机构21家,产前筛查机构118家。今年,将产前诊断(筛查)机构扩面提质纳入了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推动,要求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家产前诊断机构,产前筛查机构区(县)覆盖率内地和三州分别不低于70%和40%,全省产前筛查率达70%以上。支持成都、泸州、德阳、内江等市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和产前诊断定额补助先期试点。修订《四川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中心现场考核标准》,加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分中心建设,今年各地实现市级分中心全覆盖。推动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组织专项技术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断网络。争取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支持,继续在项目地区和单位实施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免费检测和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
(二)健康知识宣传方面。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妇幼医疗机构,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根据新的《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要求,充分利用“预防出生缺陷日”、“母乳喂养周”、“世界安全避孕日”等主题日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妇幼健康宣传教育,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持续助力全面三孩政策实施。
(三)医疗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2019年,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全面开展了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将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所有用人单位全覆盖。对城乡居民,建立了生育保障制度,妇女住院分娩(包括产前检查等)按基本医保规定报销,享有生育医疗待遇。
一是及时出台“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1〕36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孩生育待遇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医保待遇函〔2021〕151号)后,我省高度重视,要求各地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政策,稳步提升生育保障待遇,及时按规定支付生育“三孩”的生育保障待遇,重点做好新生儿参保工作,及时将新生儿纳入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确保“三孩”生育待遇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提升生育保险保障待遇。2021年,省医保局印发《关于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医保规〔2021〕21号),及时将目录内补血益母丸等产科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生育负担。指导部分统筹区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提升生育医疗费等生育保障待遇。
三是全面落实困难人员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持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资助力度,2022年,再增加财政资助30元,达到每人每年资助580元;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实行定额资助,切实减轻低收入群体参保缴费负担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四)财政投入方面。2022年省财政安排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04亿元,支持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妇幼健康监测等项目,着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普及妇幼健康知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关于“探索出台全省生育补助政策”的建议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个别地区实施了通过发放育儿补助金鼓励生育的措施,但是,目前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且民生政策的出台应充分评估各级财政财力水平。该政策对促进人口生育的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暂不宜由省级统一出台相关补助政策。
三、关于“加大税收及住房保障政策优惠力度”的建议
今年3月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国发〔2022〕8号),从今年1月1日起,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具体扣除方式上,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国家现行税收政策中明确规定,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
四、关于“建立普惠性托育保障机制”的建议
202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1号),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韦德体育官网下发《关于印发四川省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细则(试行)》和《四川省托育机构管理规范细则(试行)的通知》(川卫规〔2020〕8号),对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韦德体育官网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十四五”托育服务专项规划》。推进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活动,促进托育服务规范发展。2022年,省委省政府将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列入全省30件民生实事,计划新增5800个普惠性托位,投入资金0.58亿元。对提供社区托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提供社区托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用于提供社区托育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发〔2021〕30号)(以下简称《决定》),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省委省政府将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四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积极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项目,实施好普惠民生实事,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的标准规划建设要求写入《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妇儿专科医院建立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4.5个。每个市(州)建成1个具有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或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综合性托育机构,50%的社区建成普惠托育中心。
五、关于“强化人才培养和机构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推进城乡公办园建设,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幼儿,2021年全省幼儿园托班有在园幼儿60305人。“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幼儿园布局,实施公办园建设工程,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一是加大对幼儿园的政府补贴力度。从2020年起,根据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和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的通知》规定,我省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础标准由每生每年不低于50元提高至不低于5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执行。二是加大幼儿园监督指导力度,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为优育提供有力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提高幼教师资培养门槛,鼓励高水平本科院校开设幼师相关专业,推进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提高幼师培养质量,将幼儿教师(园长)纳入国培省培计划,打造幼师名师梯队,整体提升幼师专业能力水平。
六、关于“发挥中长期鼓励政策的引导作用”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着力拓渠道、挖潜力、优服务、强帮扶,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有力稳定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一)持续做好就业空间拓展。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支持政策,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目前,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拿出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扩大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政策性岗位供给力度,全力稳定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二)助力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创业能力。利用省“互联网+职业指导”专家团、省十佳职业指导人员、优秀职业指导人员等专业队伍,开展职业指导师对口联系社区活动,重点帮助慢就业、缓就业毕业生做好职业定位和规划,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依托企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职业转换、技能竞赛等活动,重点开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网络营销师等新技术技能和新职业培训,增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精心组织“我能飞”创业提升培训、“创梦天府”创业指导等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优化完善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公共招聘、求职指导进校园活动。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坚持就业服务不断线、不断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件事”办理,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温暖的就业服务。
韦德体育官网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