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卫函〔2020〕136号
甲登·洛绒向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提升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成效的建议》(第1191号提案)收悉,经商省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全省有35个流行县(市),主要分布于甘孜州和阿坝州。2015年11月,省委、省政府会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3部委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探索形成“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在全省流行区推广实施。通过努力,实现人群患病率、犬只感染率“双下降”和目标人群筛查率、患者规范化治疗管理率“双提升”,2019年12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人群患病率明显下降。2019年全民筛查结果相比2012年流调数据,全省人群患病率从2012年的1.08%降到2019年的0.33%,其中甘孜州从1.86%降到0.94%,石渠县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从12.09%降到6.32%。二是犬感染率稳步下降。全省犬感染率从2018年的5.05%降到3.06%,35个流行县(市)中有29个犬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石渠县犬感染率由2018年的3.42%降到2.68%。三是目标人群筛查率进一步提升。全省目标人群筛查率从2018年的95.96%提高到97.31%,基本实现应查尽查。四是患者规范化治疗管理率进一步提升。全省患者规范化治疗管理率从2018年的89.86%提高到97.57%,对所有包虫病患者建立随访管理档案,根据病情提供免费药物或手术治疗,基本实现应治尽治。
一、包虫病防治开展情况
(一)党政重视,部门协同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包虫病防治工作。2015年,中央相关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研究部署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11月10日,省委、省政府会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并成立由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和四川省委副书记尹力任双组长,中央统战部、农业部分管同志及四川省分管省长任副主任,国家、四川省相关部委(门)领导任成员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韦德体育官网,强力推进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全省35个流行县(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包虫病防治的决策部署,贯彻“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治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巩固提升石渠县综合防治试点。省级相关部门把包虫病综合防治同本部门工作有机整合,协同推进。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省重传办日常事务,牵头揽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抓好查病治病、人群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等。公安部门持续抓好家犬户籍化管理,野犬捕灭及无害化处理。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做好犬只驱虫和犬粪处置,开展存栏羊免疫接种、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林草部门结合自身项目,做好草原灭鼠等工作。统战、教育、水利、住建等部门分别抓好寺庙僧尼动员、学校宣传教育、农村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工作,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保障项目建设。
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包虫病综合防控工作。一是2016年起,省级财政新增专项资金6400万元,支持甘孜州石渠县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2018年起,省级财政再次新增专项资金3400万元,支持在全省藏区推广石渠县综合防治经验。包虫病防治项目省级补助资金从2015年的2400万元大幅增加到2019年的1.18亿元。2019年,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共补助包虫病综合防治项目1.84亿元,其中甘孜州补助1.23亿元。二是每年从动物防疫等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中安排相关资金用于包虫病动物防疫,同时鼓励地方财政统筹用好涉农项目资金,共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我省三州及天全县、宝兴县做好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三是2019年以来,已持续安排水利发展资金约1.2亿元,支持三州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同时,每年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省级补助资金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包括甘孜州在内的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用于解决区域内饮水不安全问题。
发展改革部门将整个包虫病综合防治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支持四川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2014年以来,共计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其中甘孜州39016万元),倾斜安排省预算内投资26477万元(其中甘孜州19750万元),支持甘孜州包虫病治疗中心、州包虫病治疗研究所、州动物包虫病防控实验室,12个县牲畜集中屠宰场、59个饮用水源地保护、742个包虫病防控人畜安全饮水点、12个县级包虫病防控实验室、11个县级包虫病康复治疗中心项目建设,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优先安排甘孜州包虫病防控及科研实验基地、石渠县包虫病防控中心、石渠县畜间包虫病防控中心等12个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29490万元,2019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省卫生健康部门通过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积极加强甘孜州州、县级包虫病防控实验室建设;2013—2020共投入十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8746.14万元,每年在国家标准基础上为藏区常住人口每人补助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藏区群众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藏区包虫病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包虫病防治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措施有力,强化综合防控。
一是以犬只管控为抓手,降低包虫病传播风险。2019年,在省级财政补助经费中专项划拨3175万元(其中甘孜州2008.8万元),用于各流行区开展野犬捕灭、犬粪无害化处理池建设、犬只驱虫等传染源规范管控工作。各流行区实行犬只限养、拴养,落实家犬户籍化管理,发放养犬证,设立驱虫员每月定期服药驱虫。推广以牧户为单位的小型犬粪无害化处理池建设,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甘孜州共建设犬粪无害化处理池21969座。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或基层派出所捕灭的方式,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与随时发现随时捕灭相结合,对辖区内野犬进行捕灭并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控制包虫病传播,切实降低传播风险。二是以人群查治为抓手,实现患者规范治疗。在已完成全面筛查、摸清患者底数的基础上,将人群免费筛查融入日常工作查漏补缺,把定期开展集中筛查和基层筛查点提供免费筛查有机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向辖区内所有包虫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建立随访档案,督促规范服药。对有手术指征患者进行手术并给予手术补助。2019年,全省新检出病人104例,共有包虫病病人11875人,免费药物治疗11310人,手术治疗585例。甘孜州新检出病人50人,共有包虫病病人10671,免费药物治疗10241人,手术治疗365例。三是以宣传教育为抓手,提升群众防治意识。各流行区按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可接受、好推广”的原则,创作传唱《包虫病防治之歌》《包虫病防治三字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竞赛、“包虫病防治洗手舞”表演、“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对僧尼、师生、屠宰人员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包虫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宣讲。引导农牧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和主动参与防治意识。四是以环境治理为抓手,改善群众致病环境。各流行区把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推行健康文明新生活相结合,改善居住环境。持续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因地制宜落实管护制度,对已建成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后期维护管理。从严规范牛、羊牲畜管理,修建集中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实施定点屠宰检疫检验,对检出的牛羊病变脏器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馈赠、丢弃、饲喂动物,探索有偿回收牲畜病变内脏。同时,按照“对存栏羊只进行全群免疫,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的要求,在甘孜州开展了高密度、高质量的包虫病免疫工作。引导牧民群众提高牛羊出栏率,降低牲畜患病风险。结合草原植被恢复与人工种草等工作,采取毒饵诱杀、器械捕杀、招鹰猎捕等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在牧区对农牧民定居点及外周1公里半径内实施灭鼠并恢复草地植被,有效控制鼠类密度。2019年林草部门落实资金1420万元在牧区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525万亩,其中重点支持甘孜州石渠、色达、炉霍县等开展鼠虫害防治225万亩。通过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局部区域的鼠虫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草原鼠害面积和严重危害面积分别比2018年减少3.1%、3.3%。
(四)提升能力,开展科技攻关。
科技部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是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华西医院等产学研医单位联合攻关,开展了复杂包虫病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包虫病全病程精准治疗技术应用示范、基于核酸诊断技术的包虫病治疗、微波消融技术在两型包虫病治疗应用等10余项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在2018年第二批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中,批准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建设“四川省包虫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作为唯一一个地方病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搭建包虫病临床研究协同网络,联合开展疾病防治研究攻关,全面巩固提升全州包虫病防治成效。三是提升科研攻关能力。通过统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积极支持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包虫病防治技术和药物的研发攻关,支持包虫病防治中心、实验室等改善基础条件和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全省包虫病综合防治及石渠试点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着犬只规范管理难度大、中间宿主传播风险大、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改变慢、综合防治能力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各项支持。争取将包虫病防治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为包虫病综合防治提供政策支持。按照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今年包虫病防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已上划为中央事权,由中央财政承担支出责任。财政部门将加大向中央汇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增加对我省包虫病防控的资金支持,并持续加大对甘孜州饮水安全、包虫病防治科研攻关等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包虫病防治成效。目前,藏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配套设施大幅改善,发展改革部门将继续督促州县充分利用、有效运转相关基础设施。水利部门拟将甘孜州等包虫病区农村饮水安全纳入规划内容,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指导各流行县(市)因地制宜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加强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保障饮用水安全。卫生健康部门将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持续加大包虫病综合防治力度。同时,建议甘孜州政府根据全州实际工作需要,由州级财政统筹考虑,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持续巩固提升全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成果。二是压实传染源管控措施。公安部门健全犬只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持续落实家犬规范管控、野犬捕灭措施,推进犬只信息化管理。农业农村部门发挥最接近农牧民的优势,协助公安部门实现犬只登记和驱虫工作动态监管和防治效果实时监控,并在无主犬和染疫犬的清除、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按照“四统一”(药物统一、剂量统一、时间统一、登记统一)要求,切实做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加大犬粪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和指导犬主开展犬粪无害化处理。严格疫苗采购、调运管理和免疫操作规程,开展羊包虫病疫苗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持续强化牛羊屠宰监管,严格牛羊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林草部门拟在甘孜县、色达县、石渠县、德格县等草原鼠害严重地区,通过在鼠荒地(黑土滩)大面积开展人工种草,并辅助生物绿色防控、机械扑杀、人工扑鼠和药物防治等措施,逐步实现草进鼠退,改善草地生态。三是加强人群规范查治。卫生健康部门将包虫病筛查融入日常工作,建立长效筛查机制,根据各县不同疫情程度,采取主动人群筛查和医院B超检查多种形式,开展人群包虫病筛查,固化人员信息。向辖区内包虫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建立管理档案,定期开展患者治疗随访。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并给予补助。四是持续开展宣传教育。省重传办正组织制定全省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拟针对包虫病流行区不同人群、不同场所,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5大健康促进行动,采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全面开展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真正做到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提升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健康行为形成,预防包虫病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五是不断提升包虫病防治能力。卫生健康部门将继续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包虫病防治人员防治能力。同时,实施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对我省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救治能力、疾病防治快速检验能力等的投入,支持市(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相关设施设备配置。科技部门将结合人口健康领域“十四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包虫病防治研究的平台建设和科技攻关。六是圆满完成终期评估任务。省、州、县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石渠县综合防治试点和“十三五”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同时,今年石渠县实现试点终期目标后,积极争取国家持续保障石渠县中财试点经费,巩固试点成效。继续在流行包虫病县(市)推广石渠县综合防治试点经验和工作模式。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巩固提升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韦德体育官网
202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