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学习十九大 健康四川行& #40;2020年5月归档& #41; > 媒体报告

刘徽:留守故土,守一方健康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9-03-22 】 关闭

logo

□本报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王松

高高的个子,浓密的黑发,方框眼镜平添了一丝文气。他是刘徽,四川省广元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的村医,也是广元市唯一一个取得副主任中医师职称的村医。他在生养自己的这片故土行医已达20余年,用平生所学回馈这里的父老乡亲。

“故土缺医,守在这里一样能体现我自己的价值”

1998年夏天,刘徽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正规军”,他的人生之路有多个选项。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他选择当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就驻守在本村。“大医院、大城市不缺我这样的医生,然而故土缺医,守在这里一样能体现我自己的价值”,刘徽如是说。很多父老乡亲“小病拖着自己治,大病没钱不能治,得了重病来不及治”的一幅幅无助的画面闪过他脑海。

说起来,刘徽算是出生在行医世家,他的爷爷刘朝普,号庆安,医术十分高明,是远近有名的“庆安先生”。能被十里八乡尊为“先生”,这是了不起的荣耀。他的父亲也退休于镇中心卫生院。

一开始,一个毛头小伙,背上药箱,从早跑到晚,没人搭理他。有的人家里请滑竿抬病人,一见到他,就从别的小路上绕开了。还有的病人明明难受的直“哼哼”,见到他,立马忍着难受说没事了。但没办法,谁让他嘴上没毛呢?

刘徽看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远房舅舅,年近七旬的马老汉。刘徽赶到马老汉家,就遭到马老汉兜头一瓢凉水。马老汉面朝床里,始终不愿起来。刘徽怕马老汉不了解他,亮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牌子。没想到,马老汉一听这话,连珠炮似的朝他轰开了:这么硬的牌子,还在农村混啥?是不是几年大学没看过医书?是不是拿我当试验品?一顿抱怨结束后,马老汉心软了,下地请刘徽看病。

一搭脉,老汉的病并不复杂,不过是个暑热感冒。刘徽开了一剂“清暑益气汤”,很快见了效果。老汉病愈后,逢人便夸刘徽医术好。这样,刘徽接纳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

刘徽非常好学。他经常挑灯夜战,研习临床医书,通读父辈传下来的泛黄的典籍。对一知半解的问题,他经常跑到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先后撰写了《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等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交流。

2016年,他升任副主任中医师,成为广元市乡村医生中,唯一一个取得副主任中医师职称的人。

“年轻医术高,服务态度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以真心对待病人,以真情关心病人”,刘徽这样要求自己。六股树村地处山顶,出门不是爬坡,便是下沟,外出务工的人多,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出诊的时候很多。通公路的地方,他就骑车;不通公路就步行。每年都要出诊百余次,刮风下雪,白天深夜,都照诊不误。摔个跟头,擦破点皮,甚至绊个“五花脸”,都成了家常便饭。

2014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天还没亮,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老肖打来电话:“喂,刘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他飞奔下楼,看到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处于半昏迷状态。

病人十分危险,他一点没有慌乱,一边有条不紊地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放下电话后,他突然想起去镇卫生院的公路有一段正在维修,救护车不能通过,而这时病人的丈夫已是六神无主。

“不能再耽误了!”刘徽二话没说,背起病人就跑。把患者背过了维修的路段后,早已汗湿衣衫。救护车还没来,他继续背着病人沿公路向前跑着,100米、200米、500米,终于见到了闪烁的绿色灯影。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他还负责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认为,“把这项服务搞好了,也是治病救人”。由于六股树村地处山顶,地广人稀,村民白天忙农活,晚上才在家。刘徽白天忙完了日常诊疗工作,晚上便背着出诊箱,带上“手电筒”开始了逐组逐户的“夜间巡诊”。每到一户,他就面对面宣传知识,解读政策,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村民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慢性病,谁对药物过敏,谁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他张口就来。

在刘徽的卫生室,悬挂了一面面“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扁鹊妙手,华佗仁心”“医德双馨”等锦旗。他在全村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是家家户户的座上宾、保护神。同时,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四邻八乡得到刘徽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年轻医术高,服务态度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能不能把乡亲们动员起来,搞‘中药材众筹’?”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群众健康的拦路虎。尽管他坚持看病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想方设法帮乡亲们省钱,但也是杯水车薪。

刘徽的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乡亲们看得起病?想到近年来流行的各种“众筹”,他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乡亲们动员起来,搞“中药材众筹”?

四川省苍溪县是有名的中药材产地,目前已经形成百亿的一个大产业。六股树村常用中药材也是随处可见。“说干就干!”刘徽与村两委充分沟通,发动村民采集柴胡、金钱草、金银花等中药材,以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这样一来,村民看病时的中药开销,就能大大降低。没想到,这个倡议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一来,外出放牛割草,顺便扯点中草药,还有微薄的收入;二来,看病捡药比其他药铺的药便宜多了,他们信得过刘徽。很快,本地常见的中药材有了保障,为解决“看病贵”提供了一条路子。

“我哪儿都不去,不求宏图伟业,就在六股树守一方健康,为方圆百姓尽一份医生之责。”刘徽说。

正规博彩平台 世界杯压球官方网站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十大网赌靠谱平台 PG电子游戏 亚洲博彩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