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已建成1682个中医馆、39家三级中医医疗机构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邓弢
3月15日,2018年四川省中医药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据悉,全省已建成中医馆1682个,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有望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已建成中医馆1682个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作了题为“兴医兴药 传承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四川中医药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5家中医医院和1家科研机构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库,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医馆1682个,建成三级中医医疗机构39家,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400余个等。
但同时,我省中医药发展仍存在部分地区站位不高、认识不到位;中医药发展还不平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蹒跚前行等问题。田兴军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要科学研判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摸清“家底”,认清“家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走出四川特色“中医药发展之路”。
针灸、推拿等有望纳入医保
田兴军对2018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将推进《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修订,力争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按规定逐步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科学合理确定病种收付费标准。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要求,全省中医药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在推动中药材种植和脱贫攻坚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发展,要在示范带动和“川字号”打造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