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逾2400人丧生
法新社26日晚些时候援引尼泊尔内政部消息报道,尼泊尔境内已有超过2200人因地震丧生,另有5800多人受伤。据昨晚10点,bbc报道:死亡人数升至2400人。
7.1级余震
北京时间4月26日15时09分,尼泊尔再次发生强烈余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7.1级,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为6.7级。余震来袭时,加德满都整个大地在不停地摇晃,一波又一波,持续了二三分钟。
我国提供2000万元物资
记者26日从商务部获悉,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尼泊尔抗震救灾的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决定向尼泊尔政府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发电机等灾区急需物资,帮助尼方开展救灾安置工作。
北京时间4月26日15时09分,尼泊尔再次发生强烈余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7.1级,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为6.7级。
据尼泊尔官方电视台报道,加德满都谷地(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25日的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世界文化遗产遭遇灭顶之灾。
昨天是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的第二天,各路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在人口稠密的首都加德满都及其周边地区展开行动。然而,记者在加德满都见到,救援行动目前面临路窄难行、医疗条件不充分、水电等基本生活保障匮乏等几大挑战。
徒手挖人 从废墟中挖掘幸存者
法新社26日晚些时候援引尼泊尔内政部消息报道,尼泊尔境内已有超过2200人因地震丧生,另有5800多人受伤。尼泊尔警方发言人卡迈勒·辛格·巴姆说:“我们已经派出所有人力展开搜救。”
路透社报道,由于加德满都街道大多狭窄,推土机根本无法通行,不少救援人员只好使用简单工具从废墟中挖掘幸存者。
参与救援的军官桑托什·尼帕尔说,包括他在内的一组救援人员整晚都在用工兵锹试图打通通向一桩倒塌3层居民楼的道路,“我们相信,依然有人受困”。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加德满都城外,因为手头根本没有可用的工具,还有人徒手从废墟中挖人。
医疗紧张 伤员激增医院爆满
由于伤员激增,加德满都各医院缺乏足够床位,只好把大量病人安置在医院外。
安纳布尔纳神经科医院医生萨米尔·阿查里雅说:“从昨天开始,我们接治了太多人,大多数是儿童;大多数患者头部受伤或骨折。”
他说,由于人满为患,医院只好在停车场上支起帐篷继续施援,还有一些患者因害怕余震而拒绝待在楼内。
警官苏丹·什莱什塔说,他所领导的救援小组一晚上把166具遇难者遗体运至特里布万大学医院。他说:“我十分疲惫,但必须继续全力工作。”
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成员彼得·奥耶勒说,加德满都河谷地区的医院普遍缺乏太平间和放置紧急物资的储藏室。
水电闹荒 加德满都大面积断电
法新社报道,大地震后,尼泊尔的手机网络时断时续,首都大部分地区断电。
按bbc的说法,以往加德满都也经常出现断电情况,不少人家里因而自备发电机,但尚不清楚城内还剩多少汽油可供这些紧急发电机使用。此外,车辆能否在市内通行运送汽油也是个问题。
尚不清楚尼泊尔的水力发电厂是否受损。
除电荒,缺少洁净饮用水也将成为震后受灾群众面临的一大挑战。加德满都只有部分人家用得上市内主要水路管线,其他人用水平时靠水车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一到雨季,加德满都偶尔暴发疟疾疫情。一些媒体担心,如果受灾群众越来越多地使用受污染的巴格马蒂河及其支流的水,患水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就会急剧增大,尼泊尔亟需建立水过滤设施。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斌综合新华社
新闻链接
《科学》2月警告尼泊尔或有大震
今年2月25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撰文称,此前认为在西藏地区1505年的地震将压力释放,减少了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的地震风险,但新研究认为,压力并没有被释放,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几个世纪以来的平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地震,给加德满都或新德里这样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文章说:当地政府必须准备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大地震。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有不少论文和科研都显示,尼泊尔当地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压力在积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增加。
2012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尼泊尔官方的矿业与地理部的国家地震中心与法国和新加坡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提出,尼泊尔曾经在1255年时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当时的地震令加德满都谷底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当时的尼泊尔国王遇难。而近600年后,在1934年,尼泊尔再次发生地表断裂,其与1255年的8.2级地震有关系。
新闻特写
中国政府医疗队奔赴加德满都
52名队员全部经历过芦山地震考验
4月26日晚上11点30分,中国政府医疗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整装集合,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是尼泊尔8.1级地震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伍。
医疗队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52名队员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省疾控中心卫生防疫人员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人员组成。
26日晚8点30分,记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门口看到,医疗队工作人员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正在将医疗救援设备、医疗物资以及队员行李进行打包。
据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本次中国政府医疗队医疗救援组组长胡卫建介绍,本次援尼的中国政府医疗队由4个部分组成。
“综合协调组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医疗救援救治组是核心救援力量,后勤保障组负责整个救援过程中的物资和设备保障工作,防疫组将在到达灾区后,立刻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并持续到整个救援结束以后。”胡卫建说,本次医疗队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3人、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35人,省疾控中心卫生防疫人员5人,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人员9人组成,共计52人,“这支队伍里的每个成员,都经历过420芦山地震,并且都参加了不下10次的紧急情况演练。”
今年36岁的李利是中国政府医疗队后勤保障组的工作人员。26日晚,他的妻子、父母都来到省医院为他送行。“芦山地震的时候他一走就是半个月,这次不晓得又要去多久。”李利的母亲头发花白,看着正在收拾行李的儿子,眼中流露出担忧,但对于儿子的选择,她最终理解并支持,“他是去救人,是好事。我就想来送下他,也叮嘱他注意安全,平平安安地回来。”
而35岁的护士马黎,则拒绝了家人前来送行。“我家比较远,不想他们舟车劳顿,也不想女儿看着我走。”
另外,26日晚,记者获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6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援队,将于27日上午飞赴尼泊尔展开医疗救援。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雪李天宇摄影吴小川
新闻纵深
尼泊尔地震缘何损失严重?
尼泊尔25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也是尼泊尔80多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地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尼泊尔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容易发生地震,加之本次地震属浅源地震,破坏力大,事发人口密集区,对当地抗震性不强的建筑构成严重冲击,人员死伤严重。
◎板块交界地震多
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区,而这里是全球地质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两大板块以每年4厘米至5厘米的速度相向“漂浮”移动,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地震现象频繁。
全球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中,有8座位于尼泊尔境内或与邻国边界上,正是两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浅源爆发危害大
虽然地震频繁,但先前地震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部分原因是震级不高,破坏性不大。
众所周知,地震震级相差一级,所代表的地震强度差别巨大。比如,里氏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里氏5级地震的30倍。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造成的破坏力就越大。
全球多家权威机构测定的结果显示,这次尼泊尔地震震级介乎7.8级和8.1级之间,震源深度介乎11公里和20公里之间,属于浅源强震,地面震感非常强烈。
◎房屋脆弱添伤亡
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震中靠近尼泊尔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加德满都,而当地房屋抗震性普遍较差,难以抵御如此级别的强震。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发生后的4小时内,至少发生14次4级以上余震,其中有一次震级达6.6级。
英国开放大学地质学教授戴维·罗瑟里说,尽管余震的破坏力远低于先前强震,但当地不少没有完全损毁的房屋结构已遭破坏,很可能在余震中发生坍塌,酿成二次伤亡。
◎地形特征增隐忧
这次强烈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造成10人死亡、至少30人受伤,另有不少登山者被困。
鉴于地震震中及周边地区地势崎岖,依据以往经验,当地有地震后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尼泊尔不少村庄附近山势险峻,很可能在山体滑坡中遭到侵蚀,即使没有受损,也可能面临与外界隔离的境地。这种情况意味着,不少偏远地区的死伤情况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传递到尼泊尔当局,最终死伤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央视、《新京报》、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