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力推动公立医院党建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以党建引领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市创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56家,位居全国前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都市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
一、健全“三项机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一是健全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市县两级卫健部门均成立行业党(工)委,联合组织部门成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推进会、印发任务清单,健全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议事规则修订的基础上,严格督导落实议事决策制度,一岗双责协同机制与党政定期沟通制度。优化班子配备,市属公立医院均明确书记、院长、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等领导班子职数,党委书记与院长均具有医疗卫生专业背景,班子成员中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3%。探索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年薪制试点,调动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开展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推动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从单纯的“政治核心”转变为“领导核心”。
三是健全党建评估考核机制。与组织部门联合制定《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暂行办法(试行)》,每年度对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开展全覆盖现场考评,并强化结果通报与运用,压实公立医院党建责任。
二、把好“三个方向”,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
一是建强意识形态阵地把好政治方向。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专题”和党支部学习长期主题,建立“日学、月讲、季通报、年终述学”理论学习机制,建强“杏林理想”“杏林讲堂”等创新理论品牌阵地,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大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医疗帮扶、援外医疗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听党指挥勇担重任,组建党员突击队298个,党员志愿服务岗1128个,9名个人、2个集体获评全国、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大运会卫生应急保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大体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高度肯定。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好发展方向。深度挖掘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的发力点,结合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试点等工作,推行“党建+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党建+温度医院建设”等品牌创建,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医院开放日”系列活动,“脊梁工程”“情暖夕阳”等多家医院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是注重内涵提升把好改革方向。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发展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党委层面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机制;科室层面强化党支部“前沿指挥所”作用,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学科发展、薪酬分配、药械采购等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主管部门层面加强行业监管,开展公立医院巡查、行风督查、廉洁医院建设,用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强大效能,我市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方三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三、突出“三个引领”,强化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突出人才引领。制定《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管人才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人才奖励制度与联系专家制度,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和政治把关。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市级公立医院业务骨干担任支部书记占比94%,发展党员中专家、学科带头人占比70%。引进培育省部级及以上专家人才78人,专业人员博士占比3.2%,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10个专科进入全国科技量值百强榜。
二是突出文化引领。强化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弘扬新时代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积极打造家风教育基地、院史馆、廉政角、中医文化馆,大力选树“成都榜样·大美医者”“成都名中医”,开展“温暖医事妙手白衣”“筑梦而行共享健康”医学人文巡讲等活动,打造医院品牌IP,市妇儿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在全国、全省三级医院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名列前茅。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建立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单四制”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党建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创建工作,1家公立医院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创建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1个,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1个,省级党建示范医院4家,省级标杆党支部18个。